IMAG4266.jpg 

很多的勵志書籍,總是教我們要適時放下,要捨後才會有得。這樣,你才能不被「失去」困惑。

但是,若今天這個失去是無預警的降臨,你沒有辦法讓它不要失去呢?

最近又看了一次「我想念我自己 - Still Alice」,54 歲的茱莉安摩爾把得到阿茲海默症(失智症 ) 的失落、難過、無助與徬徨心情演得絲絲入扣。

 

失智,是最「嚴重」的失去。

 

 

你只能感受著記憶一點一滴的消逝,慢慢的侵蝕、崩壞你原來的生活、還有自己──即便原本的你也許是有崇高的地位、豐富的學識或是美麗、帥氣的外貌,就正如同一隻不吝展現美麗翅膀的彩蝶。

 

如果是癌症,至少還有奇蹟發生的微乎希望,而如果是「失智」,就如同犀利人妻的名言:回不去了。

因為,受傷的是大腦。

 

記憶一旦失去,就不是同一個人了。

 

 

記憶一旦失去,就永遠的失去了!

 

 

電影中更玩味的片段,我想應該就是 Alice 為自己安排最後一段路的過程。只是很可惜,事與願違,最後她沒有完成「自由意志」時的決定。

 

所以,「自殺」,或者應該說在醫療領域時的用的「安樂死」到底可不可行?

這是一個太過沉重也爭議不斷的題目,假設自己或是家人,因為意外成為植物人、或因病而無法再像原本一樣正常生活,那麼:

選擇死亡,究竟是對當事者自身的解脫或是對生者良心的懲罰?

加護病房外,應該不免會有這樣的故事:醫生經過專業考量,希望家屬放棄急救,但親屬這邊也許是捨不得,又或許是不想背上「不孝、不人道」的大帽子,放不放棄兩種聲音進行著拉鋸戰。

 

我認為,適時地「失去」並不是逃避,也不是放棄,反而是對自己或週遭的人,一種大家都好過的選擇。

 

因為拖下去,不論精神、身體,或是最現實的經濟都可能會往負面的方向發展。

 

影片中,Alice 曾拿出一個蝴蝶項鍊,對著小女兒說,蝴蝶的一生很短暫,但她知道自己曾經美麗過。給自己保留最後的尊嚴,也在大家心中留下永遠的形象。

 

 

「失去」其實是最好的結局,讓短暫的美好,更美好。

 

 

附註:筆者有能力希望能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,最近積極參與一個路跑的公益活動-「Run in Style」,盡一己棉薄之力,也希望有相同心情的人一起來參與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馬拉松 Run In Style 做公益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是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